作為排名第一的水禽養殖大國,我國每年出欄的鴨鵝總量占全球的3/4。然而,與相對成熟的雞用疫苗產業相比,水禽疫苗品種少、不規范產品繁多等問題突出,而鴨黃病毒病、水禽副黏病毒病等一直未有正式上市的疫苗產品。水禽動保市場亟待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內動保企業亦逐漸意識到這一市場空缺,陸續啟動針對水禽動保市場的產業布局。
雞用疫苗蛋糕瓜分完畢,另一場角逐日趨白熱化
知名藥企搶攻水禽專用疫苗市場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分析:2012年,我國蛋鴨存欄3.16億羽,比2011年增加了31.60%;白羽肉鴨出欄30.68億羽;番鴨半番鴨出欄約4億羽;淘汰蛋鴨約2.06億羽。禽業分會根據FAO近年的數據推算:2012年,我國鵝存欄數量近3.50億羽,出欄數量近6.29億羽。水禽年出欄總量大約為43億羽(2014年肉雞大約年出欄87.9億羽),且近年來穩中有增,市場空間巨大。
廣東省作為國內水禽養殖大省,2013年年末存欄鴨6587.89萬羽,鵝1852.90萬羽,全年飼養鴨的總量為26649.79萬羽,鵝7085.55萬羽,約占全國總量的1/10。
目前,水禽飼養過程中使用最普遍的疫苗為H5亞型禽流感疫苗,幾乎所有種蛋鴨、番鴨、鵝均會免疫。其他目前基本為選擇性免疫產品,如H9亞型禽流感疫苗、鴨瘟疫苗、小鵝瘟疫苗、病毒性鴨肝炎疫苗、傳染性漿膜炎疫苗、水禽副黏病毒病疫苗和黃病毒疫苗等(后兩種疫苗尚無合法產品上市)。養戶會根據飼養品種、地區、用途(肉用或產蛋用)的不同選擇性地免疫,或者“發病才打”。
現狀:可選擇的正規疫苗種類少
禽流感疫苗在水禽產業中使用量最大,但具有正式生產批號的水禽專用疫苗只有三家企業生產。即華南生物生產的禽流感滅活疫苗(H5N2亞型,D7株),和南京天邦、上海海利生產的禽流感滅活疫苗(H9亞型,NJ01株)。此外,番鴨呼腸孤病毒疫苗、番鴨細小病毒病活疫苗均只有一家企業生產(青島易邦、大華農)。
即便已經獲得了水禽疫苗的獸藥產品批準文號,很多廠家并未正式投入生產。據中監所官網數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具有小鵝瘟疫苗有效生產批準文號的廠家共有11家,而目前產品批簽發仍在有效期內的只有2家(國藥集團揚州威克,青島蔚藍生物)。
正規疫苗的缺失和市場的巨大需求促進了“地下”市場的發展。據多位養殖戶反映,在雞用疫苗中添加水禽源的流行毒株已成了業內普遍存在的現象。目前廣泛使用的水禽疫苗大多為當前流行毒株制備的套牌疫苗或無牌疫苗。
“相對于養雞產業,水禽的產量相對要小得多。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大多數廠家此前并未重視水禽疫苗版塊,眾多科研成果未能及時轉化為可用的產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院院長張濟培表示,這種“合理不合法”的疫苗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生產企業的時間、經濟等成本,但長遠而言限制了疫苗的推廣。另一方面,沒有正式的生產批文,其疫苗的質量或得不到較好的保障。
總體而言,目前水禽疫苗市場仍存在很大空缺。截至7月,在部分地區和品種中流行嚴重的水禽副粘病毒病、鴨黃病毒病等尚無正規疫苗可用。
前景:多家動保企業瞄準市場空白
近幾年,隨著養雞產業和雞用疫苗產業的日趨成熟,水禽產業逐漸成為動保企業新的利益挖掘點。多家動保企業摩拳擦掌,試圖搶占水禽動保市場的發展先機。僅以絕大多數水禽均需免疫的H5亞型禽流感滅活苗(水禽專用)評估,國內市場每年的需求量便已超20億羽份。盡管目前H9亞型禽流感滅活苗、鴨傳染性漿膜炎疫苗等仍未處于水禽“必須免疫”的疫苗之列,但隨著水禽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程度提高,水禽疫苗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自6月份收購華南生物65.02%權股權后,瑞普生物獲得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產品以及后續開發的H5亞型禽流感相關產品資源。目前該公司正全力推進可用于水禽和雞免疫的禽流感(H5N2亞型,D7+rD8)二價滅活疫苗的研發,且已經取得農業部頒發的臨床批文,計劃在未來形成完善的H5亞型禽流感疫苗產品線。
鴨黃病毒疫苗還未有正式產品上市,但已有多個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據悉,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瑞普生物、乾元浩、金宇共同研發的鴨黃病毒滅活苗已完成疫苗的中間試制和臨床試驗。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華南生物聯合研發)的鴨黃病毒滅活苗,齊魯動保的鴨黃病毒活疫苗也已通過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的初審。以上三種鴨黃病毒疫苗均處于疫苗質量復核階段。
此外,廣東永順、大華農、青島易邦于今年陸續獲得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苗生產批文,使得該疫苗生產廠家持續增加,產品類型得以進一步完善。預計在未來的幾年,H5亞型禽流感、水禽副黏病毒病、鴨傳染性漿膜炎、鴨黃病毒病、番鴨呼腸孤病毒、小鵝瘟等水禽專用疫苗的研發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更多具有正規生產批文的成熟產品或將在近幾年陸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