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新牧網訊 (記者 廖亞琳 江永強)3月29日,首屆中國水禽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及產業體系構建策略研討會在廣州市增城區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南農業大學主辦,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畜牧獸醫局領導、多位家禽養殖與禽病專家和32家水禽養殖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廣州市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梁梓森 致開幕辭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廣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 鄭惠典 致開幕辭
鄭惠典介紹,我國是飼養水禽最多的國家,而水禽業已成為國內很多省份的重要農業產業,廣東省也是水禽生產、消費大省。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廣東省鴨和鵝養殖總量分別為2.2億和1.18億,占家禽養殖總量的20%;水禽肉總產量54.5萬噸,占禽肉總產量的38%,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華南農業大學 副校長/教授 廖明 主題報告《我國禽流感流行現狀》
“目前我國H5N1亞型禽流感的主要流行毒株是2.3.2.1分支和7.2分支的病毒。”廖明介紹,2014年,北方出現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目前禽流感Re-4疫苗和Re-6疫苗對這種新型流行株的保護效力并不佳。預計針對該變異毒株的疫苗——Re-7疫苗將會于今年下半年面市。屆時,全國將主要以Re-6與Re-7兩種疫苗聯合免疫為新的趨勢。
福建農業科學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 黃瑜 主題報告《鴨坦布蘇病毒的危害和防控》
黃瑜介紹,鴨坦布蘇病毒病是近年水禽的一種新發疾病,首次于2010年4月被發現。開始主要在江浙、福建一帶發生,而目前全國已經有15個省有過該病的報道。鴨坦布蘇病毒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母鴨產蛋量下降、卵巢出血,公鴨精子質量下降、不受精等,俗稱鴨的性病。雖然該病死亡率不高,但會引起感染水禽體液免疫水平的下降。
西南民族大學 副教授 馮炳文 主題報告《櫻桃谷肉鴨營養需要與實際生產應用》
馮炳文指出,目前櫻桃谷母鴨開產的標準體重為3.2公斤,實際生產中產蛋母鴨每天攝入580-600千卡即可滿足需要。而7-20周齡育成期的母鴨每日平均只需要460千卡能量,這個階段應采用低能飼料。低能飼料可使每只鴨有更充足的時間均勻采食,能提高鴨群生長整齊度,并減少饑餓感;其粗纖維含量高,利于減少鴨啄羽的情況;飼料硬度強,能有效減少飼料浪費。
華南農業大學 副教授 徐成剛 主題報告《水禽疾病防控的難點和對策》
徐成剛認為,由于水禽本身免疫保護機制不健全,水禽養殖環境復雜,飼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水禽疾病的研究和臨床診斷水平有限等諸多原因,水禽疾病的防控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在防控水禽的禽流感時,HI抗體作為主要的保護性抗體,臨床防護應該以高HI抗體水平為佳,HI不要只關注平均數,一定要看最低值。要根據HI抗體水平、病毒流行情況決定是否要加強免疫。
四川匯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鄒榆 主題報告《肉鴨養殖廢水治理新模式》
鄒榆介紹,目前對于養殖污糞處理方法主要有干清糞、刮板刮糞、發酵床。將糞便集中到糞水收集池處理之后,可用于農田灌溉、制備沼氣,或通過生化措施進行處理。而四川匯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廢水治理模式以物化作用為主,生化反應為輔。相對于傳統模式,該模式下的一體化設備大大縮小了占地面積,投資費用也僅需要傳統模式的70%,運行費可控制在1.5元以內,且該設備30天左右可安裝剪成,并可搬遷再利用。
華南農業大學 副教授 羅開健 主題報告《當前水禽流感防疫的主要問題及策略》
羅開健指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儲存庫,很多禽流感病毒都來源于水禽。目前,針對水禽禽流感防控的疫苗種類“多”但可供選擇的有限,水禽免疫后仍帶毒的現象嚴重,水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工作常常面臨困難。而針對2013年后的禽流感病毒變異株,很多現有疫苗的保護效果開始下降。在沒有更具針對性的疫苗面市之前,D7株病毒制備的疫苗仍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同時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執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則可基本保證家禽不發病。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副教授 王政富 主題報告《肉鴨養殖模式解析》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水禽養殖的主要模式為半開放式禽舍+運動場的模式,而南方則主要為半開放式禽舍+運動場+水塘的模式。王政富副教授通過對多個水禽場進行實例分析,提醒養殖戶要注重禽場建設的各個細節。對于運動場上有遮陽網的禽場,要注意留出1/2的面積不遮陽,否則地面會容易潮濕、囤積污泥。遮陽網下也不能設置蓄水池和料槽,否則容易被水禽的糞便污染。建議將禽場全部用網布遮蓋,防止外來禽鳥進入養禽場。對于有水塘的養禽場,其水塘最好是流動水,水庫也可,但絕對不能是完全不流通的死水。
專家現場答疑、座談交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