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雞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癥狀為鼻腔和鼻竇的炎癥,表現流涕、面部水腫和結膜炎。本病在秋冬季節多發,這可能與氣候變化和管雞舍理條件變化有關。
病原特點
雞副嗜血桿菌呈多形性,革蘭氏陰性球桿菌,不形成芽孢,無莢膜,無鞭毛。本菌可分為Ⅰ、Ⅱ、Ⅲ三個血清群(亦即A、B、C血清群),9個血清型,血清型與免疫特異性相符,即不同血清型的菌苗不能提供交叉保護。本菌的致病力與菌體脂多糖(引起中毒癥狀)、多糖(引起心包積液)雞含有透明質酸的莢膜(引起鼻炎)有關。
該病原菌的抵抗力很弱,在培養基上置于4℃環境能存活兩周;自然環境中,該菌數小時即死;對熱及消毒藥也很敏感,在45℃存活不過6min;在真空凍干條件下可以保存10年。
流行病學特點
各種年齡的雞都易感,但多發生于中年雞和成年雞,老齡雞感染較為嚴重。病雞及隱性帶菌雞是傳染源,而慢性病雞及隱性帶菌雞是雞群中發生本病的重要原因。其傳播途徑主要以飛沫及塵埃經呼吸傳染,但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傳染。
本病的發生與一些能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的誘因密切有關。目前雞群條件性發病居多,如雞群擁擠,不同年齡的雞混群飼養,通風不良,雞舍內悶熱,氨氣濃度大,或雞舍寒冷潮濕,缺乏維生素A,受寄生蟲侵襲等都能促使雞群嚴重發病。雞群接種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應,也常常是傳染性鼻炎的誘因。本病多發于秋冬兩季,這可能與氣候和飼養管理條件有關。
臨床癥狀:
潛伏期短,自然接觸感染,常在1~3d內出現癥狀。鼻腔和竇炎,打噴嚏;眼周及眼瞼水腫,眼結膜炎、眼紅和腫脹。食欲和飲水減少,或有下痢,體重減輕。病雞常搖頭欲將呼吸道內的黏液排出,最后常因窒息而死。病程一般為4~8d,本病在夏季常較緩和,病程也較短。強毒株感染時死亡率高。無 的發病率高死亡率低。若飼養管理不善,缺乏營養及感染其他疾病時,則病程延長,病情更嚴重,病死率更高。
剖檢病變癥狀
鼻腔和咽喉粘膜呈炎性充血和水腫,常有大量滲出液,偶爾也發生肺炎和氣囊炎。眶下竇常充滿黃白色粘稠的分泌物,眼結膜充血、發炎,結膜囊蓄積于酪樣物質,蓄積過多時,常使病雞的眼部發生顯著腫脹和向外面突出,嚴重時引起虹膜發生穿孔和眼球萎縮破壞,眼睛失明。
防制思路
鑒于本病發生常由于外界不良因素而誘發,因此平時養雞場在飼養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做到綜合防制。
1.雞舍內氨氣含量過大是發生本病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代次的種雞群,寒冷季節舍內溫度低,為了保溫門窗關得太嚴,造成通風不良。為此應安裝供暖設備和自動控制通風裝置,可明顯降低雞舍內氨氣的濃度。
2.寒冷季節氣候干燥,舍內空氣污濁,塵土飛揚。應通過帶雞消毒降落空氣中的粉塵,凈化空氣,對防制本病起到了積極作用。
3.飼料、飲水是造成本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加強飲水用具的清洗消毒和飲用水的消毒是防病的經常性措施。
4.人員流動是病原重要的機械攜帶者和傳播者,雞場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更衣、洗澡、換鞋等防疫制度。因工作需要而必須多個人員入舍時,當工作結束后立即進行帶雞消毒。
5.雞舍尤其是病雞舍是個大污染場所,因此必須十分注意雞舍的清洗和消毒。雞舍外環境的消毒以及清除雜草、污物的工作也不容忽視。
6.疫苗免疫接種。選擇與本場野毒血清型相對應的滅活疫苗(A型/A+C型/A+B+C型)進行免疫對該病有預防效果。雞舍環境和其他病原(H9、IB、MG等)存在時疫苗免疫的效果會受到影響。
7.藥物治療。大群雞治療時,可在飼料中添加0.5%磺胺噻唑,連喂5~7d,或在飲水中添加0.05%黃安二甲基嘧啶,連喂6天;或成年雞每天肌肉注射鏈霉素100~200mg,輕者只需注射1次,重者連續注射3次即可見效;鏈霉素也可口服,成年雞的用量氏100mg,連喂4d。